6月28-29日,由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旅游导刊》编辑部联合主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中心协办的首届“中国乡村旅游3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在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主题是“构建中国特色乡村旅游自主知识体系”,共来自全国2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及师生参加会议。
与会人员合影
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牛文利致欢迎辞,向远道而来的参会专家和人员表示诚挚欢迎,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的发展情况。他殷切期待各位领导、专家继续关心和支持南开大学旅游管理学科的发展,并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牛文利致欢迎辞
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由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教授主持。安徽师范大学陆林教授以《中国特色乡村旅游理论体系构建》为题,沿着前旅游时代、旅游时代和后旅游时代的顺序分别梳理了乡村旅游的演进过程,并为乡村旅游研究和基础理论探索提供了重要方向。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陆林做主旨演讲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魏敏教授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与路径》为题,强调乡村文旅融合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受到参与主体行为的影响。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指出在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政府、产品及服务的供应方、旅游者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魏敏教授做主旨演讲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吴志才教授以《数字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为题,提出数字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即让数字技术介入乡村地域系统的人、地、业要素,通过培育“新”农人、打造“新”农村、发展“新”农业,创造数字连接、数字建设和数字转型过程塑造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吴志才教授做主旨演讲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生态旅游》专职副主编宁志中以《乡村旅游、要素流动与城乡融合发展》为题,提出“要素结构-空间结构-流动机制”的乡村要素优先配置框架,目的是实现“乡村富余要素流得出、城市要素流得进,稀缺要素留得下”的乡村要素优先配置目标,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生态旅游》专职副主编宁志做主旨演讲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徐虹教授以《新流动性下乡村旅游地发展与治理》为题,分析了新流动性视角下的乡村解构与失序、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下的治理困境,并通过案例指出乡村旅游地的善治问题与经验借鉴。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徐虹教授做主旨演讲
圆桌论坛
本次会议共设置两个圆桌论坛。圆桌论坛1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话环节由苏州大学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黄泰教授主持,桂林旅游学院副教授王兆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王金伟、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旅游系副教授刘洪艳、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张坤主要围绕中国本土语境下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基于城乡融合视角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圆桌论坛1 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圆桌论坛2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对话环节由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张圆刚主持,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学院院长白翠玲、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旅游系教授李正欢、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杨德进、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曾斌丹主要围绕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旅游领域的涵义理解与未来运用等话题展开热烈探讨。
圆桌论坛2 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旅游融合创新发展
平行论坛1
平行论坛1由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徐春秋主持。江苏省旅游研究中心杨伟容副教授围绕《从嵌入到赋能:资源一般型乡村旅游助力振兴的路径——以兴化市C村为例》这一主题展开精彩分享。她认为旅游资源禀赋并不突出的乡村,不太适合走乡村旅游这条道路,而需要不同的隐性外源因素支持方能持续发展。她通过对江苏省兴化市C村的深入研究,构建了资源一般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嵌入-赋能”模型。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的硕士生李晨阳以《主人感还是客人感:认同融合视域下乡村民宿创客的可持续创业机理》为题,介绍了乡村民宿创客的概念,并以广西乡村民宿创客为研究对象,基于认同融合理论,运用半结构访谈和主题分析法探究乡村民宿创客的如何促进认同融合,进而激励可持续创业行为的机理。
随后,赤峰学院法学与商务学院胡浩、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黄泰、燕山大学旅游系李浩、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旅游系崔莹莹等分别分享了“乡村旅游社区治理——基于喀喇沁旗雷营子村治理经验的研究”、“长三角县域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地共同富裕的共生演进机制”、“基于网络文本的乡村旅游地游客体验感知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非遗展览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者网络构建研究”等研究。
平行论坛
1 部分汇报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徐虹教授、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旅游系副教授刘洪艳、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盛方清对各汇报进行了详实的点评,并给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平行论坛2
平行论坛2由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李春晓教授主持,湖南师范大学曾斌丹副教授、玉林师范学院李嬴铭副教授点评。各位汇报人就乡村旅游的新质生产力、规划建设、数字化转型以及与康养产业的融合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赤峰学院法学与商务学院丁聪同学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乡村旅游的要素机制和实施路径;大同大学荆哲聪同学通过文献综述,为乡村旅游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旅游系王彩彩老师关注乡村民宿数字化转型、探索其形成机制;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旅游系陈妍同学基于对特定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提出了旅游嵌入模式的构建;赤峰学院法学与商务学院曾艳琴同学则将视角转向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的融合,探讨了两者的协同发展,汇报的内容丰富多样,全方位、多层次地探讨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治理。
平行论坛2 部分汇报
点评专家曾赋丹和李嬴铭老师认真听取了各项汇报,肯定了汇报人选题的新颖性、数据的详实性等,围绕研究方法选择的适配性、使用的合理性,研究内容的聚焦性等方面提出了专业指导与建议。
平行论坛3
平行论坛3由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助理研究员姜玉婷主持。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徐冬以《乡村美食怀旧情感量表开发与验证》为主题,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美食在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性,提出并验证了乡村美食怀旧情感的三维量表,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刘丽娟以《艺术介入乡村旅游空间的审美路径探索——以陕西忙罢艺术节为例》为题,围绕艺术介入如何促进乡村旅游空间环境升级这一研究问题,探讨了乡村旅游空间的审美路径。
赤峰学院法学与商务学院张雅然分享了《乡村康养旅游发展必要性研究》,指出在新时代发展乡村康养旅游的重要价值,认为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不仅满足市场需求,也符合国家战略。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李亚妮以《资本空间化视角下第二居所旅居社区的地方性变迁研究——以秦皇岛阿那亚社区为例》为题,运用资本空间化这一研究视角,以秦皇岛阿那亚社区为例,探讨了第二居所这一乡村旅游热点问题。
平行论坛
3 部分汇报
苏州大学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黄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张圆刚、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白翠玲教授等老师认真听取了汇报,并就汇报内容作了细致点评,提出了改进方向。
平行论坛4
平行论坛4由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张俊娇主持。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郭吴菲同学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户外音乐节赋能舟山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及问题研究”为题,指出乡村旅游发展以及游客需求转变使户外音乐节成了乡村旅游的一部分,但户外音乐节存在知名度不足、带动作用未达预期等问题,并给出研究结论与建议。
赤峰学院法学与商务学院张磊同学以“乡村研学基地现状探究:表征视角下乡村研学氛围的构建”为题,指出现有研学属性包括制度化、旅游化,从表征视角探讨了土地精神寄托以及游玩与研学结合的研学氛围的构建。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向虹阳同学以“道德生活的追求:有机消费者的实践策略和身份协商”为题,探讨了有机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实践和身份协商过程,并分析了道德因素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湘潭大学商学院董柏宏同学就“基于 TAM 的旅游民宿预订类 APP 下载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汇报,将界面设计感知与品牌感知引入TAM模型,验证了旅游民宿预订类APP下载使用意愿模型。
浙江海洋大学许甜甜同学以“价值共生视角下新农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研究”为题进行了汇报,介绍了价值共生和新农人的概念,并通过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众安桥村三个具体案例加以解释。
平行论坛4 部分汇报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张坤、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旅游系教授李正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李辉三位点评嘉宾从研究选题、研究方法、研究提升方向等方面给汇报人提出了详实的建议。
闭幕式
闭幕式暨优秀论文颁奖环节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王金伟主持。论文评审委员会从30篇提交的论文中评选出5篇优秀论文,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魏敏为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论文
优秀论文获奖者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教授进行会议总结。她指出,首届“中国乡村旅游30人论坛”为乡村旅游领域学者和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探讨基于中国本土的乡村旅游实践问题及解决方案的平台,为构建中国特色乡村旅游自主知识体系贡献了一份力量,希望以此为开头继续相约下一届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