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攀婷)2024年11月16日,旅游与服务学院易志斌副教授带领研究生前往天津市河北区葫芦庐艺术馆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庐”进行了深入调研,探究非遗旅游可持续发展新思路、新路径。
在本次调研前,同学们做了充分地准备,查阅了大量有关非遗文献资料并制定了访谈大纲。在与葫芦庐第五代传人赵伟进行面对面交流调研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国家非遗葫芦庐项目的起源、传承以及如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如何通过创新产品和创意设计来吸引新一代消费者,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化营销手段来扩大国家非遗项目的影响力等内容。据赵伟介绍,他完整地继承了传统葫芦种植技艺和传统加工工艺的所有流程,种植葫芦品种有300余种,已研发葫芦相关文创产品千余种。其中,他利用范制技艺将葫芦做成匏杯、香炉等,蕴含着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而茶具、花瓶、鼻烟壶等葫芦工艺品,打破了人们对葫芦的传统认知;与高校、企业合作开发的文创产品,涵盖葫芦摆件、葫芦挂件、葫芦灯、葫芦表、葫芦饰品等,结合各种时尚元素,颇受年青人的青睐。在此过程中,易志斌和赵伟还与同学一起讨论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平衡传统技艺的保护与现代创新的需求。
此次葫芦庐的实地调研,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近距离体验国家非遗文化和传承工匠精神的机会,也为同学们未来学术研究提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成功融合的案例和素材。此外,同学们还进一步理解了文旅融合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的作用,增强了旅游人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