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由南开大学主办,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平行论坛五“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其中的平行论坛之一,嘉宾云集共同探讨全球旅游业发展之路。
平行论坛对话环节首先邀请了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党委书记王巍致辞。他指出,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第一年,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同时在南开104岁校庆期间举办旅游学科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论坛具有特殊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为党和国家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文化自信、增进人民福祉、绿色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内容都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旅游业的高质量发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质、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独特的价值。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经过40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服务社会成果,为国内外旅游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作为我国旅游领域的唯一的省部共建智库,近年来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开展了诸多研究,每年有多项咨政研究获得省部级以上批示、在《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发表文章,在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重要会议做主旨发言或发布研究报告。2021年还牵头十家研究机构成立了“京津冀文旅协同创新联盟”,积极推动旅游智库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
平行论坛分设三场对话,依次由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院长、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陈晔教授、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院长杨德进副教授,妥艳媜副教授主持,分别聚焦“现代化全球化视野下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发展”“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文旅高质量发展”“数智化推动文旅现代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三个议题,邀请了来自京津冀文旅协同创新联盟和权威媒体嘉宾,以及我院多位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对话,共同探讨我国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和新策略。
三场对话主要交流内容如下:
对话一主题 :现代化全球化视野下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发展
主持人:陈晔 教授
对话人:王庆生教授、易志斌副教授、李志勇副教授、于海波副教授、张坤副教授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总书记强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对话一聚焦“现代化全球化视野下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发展”主题,主持人陈晔教授针对全球化视野下京津冀旅游资源和市场共享的发展路径,人文传承与新游客行为对京津冀一体化的影响,京津冀协同大型旅游项目发展的可能性,跨省联动项目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驱动实践,以及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和潜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关问题,各位对话嘉宾依次发言,为推动现代化全球化视野下京津冀旅游协同创新发展,提出了创新性的观点和建议。
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王庆生教授从京津冀区域资源和市场环境方面,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关注点:一是京津冀活动紧密,国家关注度越来越高,区域合作治理要达到新高度;二是融入文化因素去发挥京津冀个体优势,关注人才培养,推动互联网+旅游;三是形成差异化,市场导向下差异化的市场格局是协同发展的管理机制。此外,王教授还表示要形成充满活力的旅游市场环境,天津好的头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激活市场非常有帮助,差异化市场是可以引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力。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于海波副教授从人文历史到新时代游客行为展开观点,表示京津冀一体化不仅有历史的跷跷板和文化相承的脉络,也有向前发展以及不断回归和发现美好生活的过程。除了资源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更多的机会在于一体化故事的深入展开,在于每个人不断成为故事的主角,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重塑京津冀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张坤副教授谈到,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正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河北不同区域发展布局资源的不对称;二是京津和河北人员双向流动的不对称。对此,她提出以旅游交通作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理念,借助旅游优势驱动交通,打造更便于出行的条件让人群流动起来。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易志斌副教授结合在天津市河北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挂职的工作,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的开发合作指出需要关注的两个方面:一是旅游规划要避免同质化,注重产品差异化;二是关注区域的利益平衡,包括政府利益、企业利益和游客利益,积极协调利益分配,制定利民惠民策略,会带来更多机遇。
河北师范大学李志勇副教授表示,当前条件下,河北在京津冀协调发展一直存在地域限制的问题。京津冀协同正在打造世界旅游城市的集群,从城市品牌、空间圈层等角度,不同城市需要找到各自特色定位,协同发展。同时,他指出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这类跨区域工程,协会、商会机制可以建设各自区域的内涵挖掘组、文化建设组、产业发展组等,再经由各个省份协同进一步发展成共同的好品牌。
对话二主题 :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文旅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杨德进 副教授
对话人:齐悦副研究员、张毓利博士、张宇记者、孟繁强副教授、王菁娜副教授、徐春秋副教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天津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如何从文旅高质量发展角度促消费,则成为了当前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和行动主题。
对话二聚焦“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文旅高质量发展”主题,主持人杨德进副教授根据对话专家们的行业经验和研究方向,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深入探讨,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征、类型与定位,大家纷纷就数字文旅消费趋势、文化旅游带建设、导游群体促消费、会展节事主题活动、社会零售统计优化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为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出了众多宝贵建议。
天津财经大学旅游系硕士生导师张毓利,结合挂职天津市河东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助理的工作,首先对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类型、特征进行了阐述,指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要有全球综合型、特色专业型、区域辐射型三种模式,天津下一步发展是面向东北亚并辐射中日韩地区,打造区域辐射型的国际消费中心。他认为,在未来的数智时代,数字文旅可通过资源赋能、产业赋能、开放赋能和消费赋能等推动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剧本创作策划部齐悦副主任,从天津文旅品质年实施的成效中总结出了特色场景引燃都市新体验的现象,她认为文旅品质年的精彩文化大餐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对精神文化新需求,天津“文旅+”融合供给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潜能。她指出,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要围绕天津“山、海、河、楼”的资源禀赋,升级山水、海洋、海河、洋楼系列文旅消费品牌,建设特色鲜明和吸引力强的文化旅游带。
中国旅游报张宇记者认为导游也是整个文旅产业促消费中的重要一环和重要市场主体。随着导游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导游强制购物促消费的事件已经成为过去,当前旅行社以导游为中心做一些创新产品、深度讲解服务、个人形象品牌、新运营模式等,对促进文旅消费有了更大更好的作为。他认为文旅产业链非常长,中间参与者众多,如何调动这些参与者的内生动力,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持续关注的领域。最后她呼吁行业要重视导游群体的促销为作用,在政策上要引导,在实践中要树立学习典型,在业务创新方面要传帮带。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会展系副主任王菁娜副教授,从节事会展视角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她以意大利粉红夜晚这一知名节庆活动为例,讲述了城市消费的节事节庆作用,意大利粉红之夜节庆活动吸引200多万人次参与,极大地促进了消费,该案例对京津冀城市在文旅消费上的差异化、联动化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随后,她又以法兰克福车展到慕尼黑车节为案例,阐述了把“展”变成“节”的促消费新理念,为天津会展旅游消费提供了借鉴。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徐春秋副教授,从天津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分析方面进行了论述,她指出天津区位、资源、市场、海港、产业等方面的优势突出,应该在此基础上凝练特色,树立鲜明形象,明确文旅发展定位。依据形象定位开展高质量文旅项目建设,打造精品线路和高水平集聚区。最后重视城市形象宣传推广环节,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私域流量效应,提升天津消费热度。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孟繁强副教授,作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曾参加了多场推进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相关会议,他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天津市应重视社会零售总额这个指标,要从优化统计的角度、鼓励更多企业注册天津的角度、促进本地老字号企业发展的角度、以及加强市场营销创新的角度,去深层解决促销费的问题。另外,他还提出要提升本地电商企业和网红的促销费能力,要培养壮大文旅集团这一市场主体。
对话三主题 :数智化推动文旅现代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妥艳媜 副教授
对话人:张威教授、周杰副教授、李晓义副教授、梁赛副教授、邢博博士、代美玲博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文旅行业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和重大原则。
对话三以“数智化推动文旅现代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主持人妥艳媜副教授根据分别从如何从跨学科视角深入的理解这个议题,天津文旅产业数智化实践发展,绿色会展发展可持续发展,如何利用好文旅数据实现数据资源的商业化转化与最大化利用,住宿业数智化及可持续发展,数智化在乡村文旅中的应用及其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提出了相关问题,各位对话嘉宾依次展开了精彩而热烈的对话和深入交流,为推进数智化赋能文旅产业现代化、提出创新性建议。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李晓义副教授从行为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角度阐述了该议题。他认为:数智化从生产、交易到分配几个环节实现了可查证化;数智化让供需双方彼此看见,实现了两者的匹配;数智化建立了信任机制。在文旅产业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情况下,数智化的可查证性、相互匹配与信任机制,为文旅产业提供解决方法同时激发了更多的应用与创新。
天津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张威教授长期深耕天津文旅产业实践,他认为数智化应用的三个领域:(1)文旅产品,数智化产品表现形态要有创意性,场景展示要多面性。(2)积极利用各种数智化平台进行文旅产业的营销推广。(3)加强数智化平台管理和服务,特别是公共服务类,进行数智文化资源建设和提供大数据分析。同时他还表示应依托天津本地文化资源和特色,数智化产品可结合旅游演艺,打造小而沉浸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新型城市文化地标。
南开大学旅游服务学院会展系主任周杰副教授表示,会展产业面临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数智化可以减少会展企业的物料使用,希望在发展数智化的同时,权衡绿色化、可持续之间的关系,更好平衡绿色化与会展观众的体验和便利性之间的矛盾。构建伦理的投资机制和消费机制,从外部压力所驱动的绿色化转化为自内而外的绿色化。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梁赛副教授认为:基于旅游习惯、交通景区拥堵情况和文旅资源等各种数据生成AI大模型,省掉搜索的过程,极大节省旅游规划的时间。无论是关注旅游大数据研究还是应用,不能只关注技术的应用,更需要关注旅游问题的提出,要把AI力量和人的力量相结合,挖掘形成机制,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理方案。
天津商业大学的邢博博士表示,住宿业数智化过程中缺乏对中观企业的关注,数智化在传统酒店行业和酒店式公寓这些不同的住宿场景应用不同,在数据的价值、传播价值和产品优化价值上也都不尽相同。数智化是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升级的助推力,在数智化的过程中,应该以企业为主体,在提高用户体验和价值感的同时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的盈利。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代美玲博士谈到,乡村旅游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低端同质化、不可持续性等问题,通过数智化方式进行乡村转型,盘活存量,提高质量,赋能地方政府管理智能化,数据开放共享,提高村民参与度,进行产品升级与精准营销,助力运营者决策,搭建一站式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构建全景、全民、全域的数智化乡村文旅发展的新格局。